开篇先欣赏一下今天的过冬微博文娱榜热搜:
前5名有4个和韩国男团有关,而前13则有8个韩国娱乐相关,韩流复潮有网友开玩笑称不如将“文娱榜”改为“韩娱榜”。中国
我们不得不承认,娱乐韩流再次来袭,圈准并且来势汹汹。过冬
反观内地娱乐圈,韩流复潮影视综艺无爆款,中国音乐市场一潭死水,娱乐明明是圈准春暖花开的日子却一派寒冬景象。
从《鱿鱼游戏》到《二十五二十一》,过冬韩流再次席卷而来
虽然官方从未公开证实“限韩令”的韩流复潮存在,但2016年夏天之后,中国席卷中国市场多年的娱乐韩国娱乐突然退场依然是不争的事实。
这其中最明显的圈准变化莫过于,在国内拥有超高人气的韩国明星几乎不再有机会在中国露面,无论是各种综艺节目影视剧,还是线下演出,缺少互动的娱乐总是少一些生命力,渐渐地韩流远去……
但从2021年年底开始,随着韩剧《鱿鱼游戏》在全世界范围的风靡,韩流又有抬头之势。到2022年韩流重返中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近期《社内相亲》、《二十五,二十一》、《语义错误》等多部韩剧基本上从开播至剧终就住在热搜榜。
其中《二十五,二十一》大结局当日一口气上了十几个热搜,截至目前豆瓣评分8.2,评分人数超过5万。反观同期国产剧,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心居》聚焦中国人最关心的买房子问题,按理来说应该拥有不少路人盘,但事实上豆瓣评分人数刚刚2万,豆瓣评分5.7还不及格,另一部由国内人气颇高的演员迪丽热巴、任嘉伦主演的古偶大制作《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则到目前尚未开分……韩剧与国产剧在国内境遇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虽然中国一度通过选秀综艺迅速培养国产偶像,但受大环境影响,小偶像们几乎全员失业,而已经颇具规模的偶像粉丝如今再度回归韩国偶像的怀抱。虽然男团Bigbang各位成员黑历史一大片,但今日的回归曲依然证明了他们的影响力,截至发稿新歌MV视频在微博播放已经接近2000万。
而韩流复潮另一个重要事件则是韩国明星再次登上了中国综艺节目舞台。4月4日韩国前人气女团少女时代成员郑秀妍确认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3》节目录制,3月28日,郑秀妍也曾晒出酒店随拍,并用拼音写道“wo hen xiang ni men”向粉丝打招呼。
种种迹象标明,基础雄厚的韩国娱乐工业正在重返中国市场,好不容易起势的内娱产业们能抵抗住他们的挑战吗?
被自废武功而不知的内地娱乐圈
内娱的颓势并不是从清朗行动开始的,清朗行动只不过把一直以来虚假繁荣的肥皂泡泡戳破而已。
首先从受清朗行动影响最大的综艺来看,从2018年开始《偶像练习生》掀起了国内偶像选秀综艺的小高潮,由于该类型造星快、受众氪金多,成为了各大视频网站的现金牛产品,但也正因这种金钱与投票直接挂钩的玩法渐渐走向失序。但整个综艺市场并非仅有这一种类型,偶像综艺被叫停后,近年来综艺疲软的现状则愈发凸显。
据艺恩《2021综艺赞助市场研究》报告,近3年国内综艺总体数量逐渐减少,综艺市场遇冷,网络综艺数量逐年下降,网络综艺进入冷静期。并且2021年综艺的好评度平均数相较前2年下降,TOP10综艺的播映指数下降,全民爆款综艺走失。
而影视剧则更是陷入僵局,在优爱腾三家视频网站用10年时间烧光1000多亿元后,盈利困难成为了大家的共同难题。由于视频网站是目前影视圈食物链的上游,基本上是国内大多数影视剧的投资方,因此金主缺钱自然导致整个影视市场陷入“开工难”的局面。近日演员张昊玥自曝演员收入低,无戏可拍,“平均一个月才2万块左右,演员收入已经很低了,不如上班,现在已经3月中了,然后我一部戏都没接到。”
内地娱乐产业从巅峰走向衰落不过三年,视频网站主导下的娱乐产业天然具有其局限性。早年间视频网站间先后掀起版权战争与自制剧之争,前者创造了2016年82集的《如懿传》单集9000万的天价,而后者则成为目前市面上流水线古偶与甜宠剧泛滥的罪魁祸首。
在这种模式下,平台的行动逻辑都围绕流量展开,归根到底是拿钱买用户。因此我们看到了演技平平的流量演员霸屏,也间接造成了天价片酬。但无论偶像还是影视,归根到底是一种内容产业。当内容产业与流量直接挂钩,甚至流量思维直接主导创作,一切就将陷入恶性循环,虽然这种操作可能在短期内收效明显,但长期来看整个产业都被连根拔起。
反观韩国娱乐工业,尊重内容与专业性则是他们多年来实现韩流传播的重要原因。以韩剧为例,近些年韩剧一改以往冗长、小家子气的气质,开始主动向短小精悍、类型多样的美剧学习,从题材和剧情上也大刀阔斧的革新,《鱿鱼游戏》就是典型例子。
事实证明,这种主动革新的效果显著,据悉该剧播出期间在Netflix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美、德、英等近20个国家或地区拿下日榜第一。在此之前,从未有韩剧登上过美国收看榜首位,更不要说取得全球性的成功。
对于身处寒冬的内娱而言,如何抵抗韩流可能并不是关键,找回内容行业应有的专业精神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