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中国每年采用农机收割产生的两部粮食损失粮食达到25亿斤,这与每年扩大种植面积而增收的委合粮食数量相当。
在2021年,组监造成减少农机收割粮食损失还只是测调查队口号,到了2022年,严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了《2022年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方案》,农机要求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要高度重视粮食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工作,损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成立监测调查工作队。两部粮食
农机可能造成“丢粮”
“我们刚刚帮农业部举办了农机减损方面的委合培训。”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组监造成“培训是测调查队线上进行的。”
2022年,严查随着国际粮食价格的农机上涨,粮食安全成为了重要的损失话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两部粮食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农业农村部将这一重要责任体现在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每个细节上。
上述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以前机械化程度不高,所以收购减损一事并没有提上日程,但是现在,由于小麦机械化收割率已经达到97%左右,所以,农机减损减少一个百分点,就会涉及数十亿斤的粮食,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盖永峰经理向记者表示,“粮食的收割、脱粒、洗选都会产生损耗,比如破损或者丢失。产生损耗的原因比较多,跟机械性能有关系,离开最佳收割期也有可能丢粮。”
在盖永峰看来,产生损耗司空见惯,提高机械性能非常重要。
“小麦会落粒,玉米会出现破损。有时候风向掌握不好,还会出现很多杂质。”盖永峰表示,“一般来说,性能好的机械,丢粮少一些。性能不好的机械,收粮时间早了,就容易脱粒不净或者破损。”
减损粮食的数量和规模,农业农村部做过统计。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曾表示,“我们千方百计才增加了300多万亩冬小麦,按照平均亩产383公斤计算,增产约23亿斤。如果能把小麦机收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粮食25亿斤以上,潜力非常可观。”
对农民来说,农机收割造成的损失,他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北方一位农民向记者表示,他们每年土地轮作,就是去年种小麦,今年种玉米。今年就会在玉米苗的旁边,看到密密麻麻的小麦。其实这些小麦就是去年机械收割损失在地里的那些小麦发芽了。
为了减少这种农机损失,他只能求助于农机驾驶员,收割的速度慢下来,尽量减少损失。
而对农机合作社而言,收获的季节只有那么几天,要在水分和天气好的情况下,抓紧收割更多的麦田,才能增加收入。
农民和农机合作社的利益天平,一直在左右摇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了《2022年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方案》,或许将为此做出定论。
合组监测调查队
《2022年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方案》中要求,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要高度重视粮食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工作,加强组织部署,明确专人负责,指导督促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密切配合,确保监测调查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牵头做好损失监测调查工作培训指导,确保监测调查按统一方法规范开展。
同时,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成立监测调查工作队,确定监测调查工作人员名单,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个监测调查工作小组。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业农村系统监测调查工作人员的遴选组织和监测调查实施具体工作,会同发展改革部门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农业农村系统以外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等第三方参与监测调查工作。
同时要求,各地应对监测调查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
据了解,监测调查队主要是监察县域内水稻、玉米、小麦单季种植面积在50万亩以上的县,应随机收进度开展水稻、玉米、小麦机收损失监测调查。监测调查点要求在县域内随机选取机收地块,需覆盖所有产粮乡镇。每个监测调查小组由2~3人组成,监测调查数据要求报送。
在获得数据后,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对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工作措施和意见,按时提交夏粮、早稻、秋粮以及年度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报告。
提高粮食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国强认为,全球粮价在高位继续攀升,如小麦价格4月比乌克兰危机爆发前上涨40%,同时也推动玉米、大豆等价格上涨25%~30%。
在耕地资源有限、增加播种面积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降低机收损耗就是增加粮食产量。
据了解,当前我国粮食收获减损空间大,我国小麦、水稻、玉米机收水平已分别达到97%、94%和78%。据测算,把小麦机收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数十亿斤以上的粮食损失。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收小麦的机器基本都是国产的,国内外之间的技术差距不大,收割经济作物,有时会有进口农机。进口农机会更精细一些。”
据了解,中国联合收割机近60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25万台。全国有19.4万个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其中有7.5万个农机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