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白马网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2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强调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始终坚持

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2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卫健委疫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情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控形亲自部署,势依强调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然严复杂性、艰巨性、峻复反复性,卫健委疫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情防生命至上,控形坚持科学精准、势依动态清零,然严统一思想、峻复坚定信心,卫健委疫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情防

当前,控形全国新增本土感染者仍在快速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坚决采取果断措施,疫情发现要更早,疫情处置要更快,落实防控措施要更实,服务群众要更到位,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 顾小慈)

发布会要点

国家卫健委:当前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2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广大医务人员和各行业工作者尽锐出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日夜奋战,抗击疫情。近日,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山东省支援威海核酸检测队队长白晓卉同志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令人心痛。

米锋表示,我们向为抗击疫情献出宝贵生命的同志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向所有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的劳动者表示敬意,向广大人民群众对防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谢!

国家卫健委:吉林省疫情处于高位发展阶段

3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吉林省疫情处于高位发展阶段,自3月14日以来连续8日每日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000例,疫情主要集中在吉林市和长春市,两市社会面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3月以来新冠感染者超4.1万例,国家卫健委做出最新研判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在发布会上研判我国新冠疫情的最新形势时表示,目前全国疫情处于高位平台阶段,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严峻形势。

雷正龙介绍,3月1日—21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41000例,波及28个省。吉林省疫情处于高位发展阶段,3月1日—21日,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22000例,自3月14日以来,连续8天每日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000例,疫情主要集中在吉林市和长春市,两市社会面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雷正龙表示,3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出督查组赴10个省开展督察工作,查漏洞、补短版,以问题为导向,督促落实整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往各省工作组继续指导疫情发生地区,科学果断划定风险区域,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强化核酸筛查的统筹协调,加强转运力量的储备和高效协调,优化医疗和隔离资源的利用,并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尽快阻断社区传播。

山东省支援威海核酸检测队队长白晓卉去世,国家卫健委表示深切哀悼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提到,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广大医务人员和各行业工作者尽锐出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日夜奋战,抗击疫情。近日,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山东省支援威海核酸检测队队长白晓卉同志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令人心痛。

米锋表示,我们向为抗击疫情献出宝贵生命的同志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向所有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的劳动者表示敬意,向广大人民群众对防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谢!

国家卫健委:本轮疫情已波及全国28个省份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3月1至21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41000例,波及28个省份。吉林省疫情处于高位发展阶段,3月1至21日,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22000例,自3月14日以来连续8天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均超过1000例,疫情主要集中在吉林市和长春市,两市社会面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目前全国疫情处于高位平台阶段,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3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出督察组赴10个省份开展督查工作,查漏洞、补短板,以问题为导向督促落实整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驻各省工作组继续指导疫情发生地区科学果断划定风险区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核酸筛查的统筹协调,加强转运力量的储备和高效调配,优化医疗和隔离资源的利用并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尽快阻断社区传播。

新冠感染者以轻症为主为何还要“动态清零”?国家卫健委回应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如果在疫情之中新冠感染者以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的疫情形势下,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政策?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发布会上表示,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输入的压力还是非常大。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期,仍然是构成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疫情还在上升的阶段,所以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当前国内本土已经呈现了点多、面广、频发的疫情态势,所以内防扩散也是一个重要任务。

“面对这些压力,必须要坚持总的策略和总的动态清零方针。”梁万年表示,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来看,它和德尔塔相比,虽然致病率、致死率有所降低,但是其传播力很强,这样的强大的传播力和感染人数基数很大,一个大的感染基数乘上它的致病率、致死率,就会形成一个大的重症群体甚至是死亡的群体。从相对数来看,奥密克戎似乎轻微,但是从绝对数来看,它的危害依然很大,所以我们其不能够忽视。

梁万年表示,特别要强调的现在无症状感染和轻症比例的增高由三个方面的因素综合结果:第一,奥密克戎变异株本身相对温和。第二,疫苗接种效果,接种了疫苗以后感染以后轻症比例就高,甚至让他不出现症状。第三,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恰恰是因为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导致群众不感染或者感染以后,能够快速识别出来,让感染者的病情不发展。

梁万年认为,我国具备动态清零的基础和条件,更具备能力,而且近年来的防控已经证明实行动态清零是我们国家一个有效的做法,一个经验,也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比如说从2000年的4月份以来,所形成的本土散发病例甚至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都和境外病历有关联,反过来说,我国本土是干净的。这种本土的干净使我们实行动态清零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因为我们能搞清楚每一起病情的来龙去脉,这是我们的基础。

梁万年表示,我国几年的防控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应急机制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比如说疫苗接种,刚才焦雅辉局长所说的快速核酸检测包括它的能力等等,我们有了工具,而且我们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梁万年认为,中国老百姓特别理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动态清零的抗疫斗争当中来。这些组织基础、科技基础,我们具备的能力还有强大的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为我们动态清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当前这种复杂的,面对输入的压力和内部扩散压力的复杂、反复、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坚持动态清零这个总方针不动摇。

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梁万年:需要这四个条件

在这一轮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较多。在上海,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甚至高出了确诊病例许多倍。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本轮疫情无症状感染者占比较高。来看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的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一个原因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本身的特点,它比德尔塔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要高。第二是由于中国采取的严密的防控措施,特别是疫苗的接种,一部分人即使感染后也不发生症状,这是我们的防控成效。第三,也是更为重要的,我们采取了早发现早处理的措施,把感染者尽早发现,他本来很可能会发生症状,但因为我们及时进行了干预和处理,使他不发生症状,阻断病程发展。我认为是三种因素加在一起,造成中国本轮疫情无症状感染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占比高就是病毒本身造成的,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的防控所取得的成效。

控制住疫情 在科学上存在“三角”模型

新一轮疫情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和工作的很大影响。现在社会上人们越来越多地在问,疫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老百姓才能回归到疫情之前的生活?继续来看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的观察分析。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期盼疫情尽快结束,但病毒和疾病本身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突发疫情来临的时候,如何有效控制它,达到一种平衡,在科学上我们常讲“三角模型”,也就是说疾病和病毒的毒性、危害性是一个角。第二个角是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和能力。第三个角是公共卫生和社会面的干预措施。疫情发生以后,这三个角构成了一个“三角模型”,它们要取得一个最佳平衡。

从理论上来说,疫情结束有几个方面:1。希望病毒变异是变得越来越弱了,它的致病力、它的传播力越来越弱,对人的健康危害和生命威胁越来越小,这是最好的。2。比如我们的疫苗更加有效,不仅仅是能预防重症和死亡,也可以防止感染了,预防重症和死亡率的能力更高了。3。比如有特效药了,除了现有的有效药物以外,可能出现了更有效的药物,甚至是特效药,早期就可以把病情阻断。4。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疫情也在减轻,我们外防输入的压力变小等等。这些综合起来,看病毒本身,看它的危害度,看我们所具备的武器和手段,这些综合起来才能讨论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来调整我们的策略,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吴尊友: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物传人”传播,但非主要传播方式

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回答了记者关于“物传人”风险的提问。

他表示,在过去两年多的新冠防控中发现,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物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但不是疫情的主要传播方式。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吴尊友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的手接触到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细菌或病毒可以通过手触摸口、眼、鼻等进入人体。

他强调,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手接触污染物体表面造成传播。所以,在新冠肺炎预防中,我们把手卫生作为一项重要个人防护措施予以强调。

国家卫健委: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

发布会上澎湃新闻记者提问,当前如何指导各地进一步提高精准防控水平,以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否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精准采取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可以肯定地说,精准是要结合实际的,当然是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的来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一点是肯定的。

“实际上这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也是对各地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的一次大考。”梁万年认为,精准防控实际上是“动态清零”的精髓,要真正实现“动态清零”,最关键的是要精准防控,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精准施策。精准防控最核心的目标:第一,减少疫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第二,最大限度的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

梁万年认为精准最核心的精髓是快速和有效。首先,在有效的前提下要强调快,不能光说精准,但是忽视了它的快速。如果精准加上快速,这就是非常重要的精准的精髓。如果要做到精准,它首先要依靠科学、依靠科技,要以证据为基础来进一步使我们的管控,使我们的流调包括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检测、病毒变异的监测、临床救治,也包括刚才说的第三版核酸检测的修订,都是基于科学来精准地使它单元细小,更精确,更具针对性。

国家卫健委修订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全员”改“区域”,一律在24小时内完成

3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慎终如始、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刚刚发布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了主要修订的内容和原因。

焦雅辉表示,国家卫健委在总结两年多全国核酸检测的组织实施的经验基础之上,不断修订和完善组织实施工作方案。主要修订内容有几个方面调整。

一是范围上,以往叫全员核酸检测的组织实施指南,这次修订成区域的。区域的范围,之前“全员”容易让大家误解是在全市范围内搞大规模的检测,搞大水漫灌。这次修订改成“区域”,更加突出强调科学和精准地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要根据疫情防控的形势合理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

二是从时限要求上进行了调整。以往核酸检测要求根据城市人口规模的不同,完成的时限不一样,有48小时完成的,有72小时完成的。这次专门针对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快、隐匿性强的特点,要求在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一律在24小时之内完成。

三是在细化的指导上更加精确,包括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求成立9个专班,如何在采、送、检、报各个环节更加精准有效地匹配,以及核酸能力、采样人员如何配置、采样点如何设置,都作出了更加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据介绍,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修订和调整,有成功的实践基础。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在郑州、西安、天津这些人口1200万以上的超大规模城市,有成功的24小时完成整个城市的核酸检测工作的经验。

焦雅辉表示,针对这次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有时候疫情发现时都已经隐匿传播了一段时间了,所以,为了更加提高早发现的能力,对核酸检测的组织实施指南进行了修订,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尽可能早的发现感染者,控制传染源。

国家卫健委:目前香港疫情下老年人优先保护是重中之重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香港特区政府昨天就宣布暂缓全员核酸检测,国家卫健委对此有什么看法?在没有全员检测的情况下,香港可以如何找出一些潜在的患者阻断传播链?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核酸检测与全民核酸检测是两个概念,核酸检测本身是一个技术,全民核酸检测是指对一个区域内全员的检测,但是它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梁万年表示,一般个体化的核酸检测是为了甄别其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对于全民的核酸检测目的有两个方面:第一,判定感染人群并且来追踪它的密切接触者,以尽可能快和全面的识别可疑的感染者,防止疫情扩散。第二,内地在实施动态清零的过程当中,为了达到社会面上的动态清零,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定的人群当中,实行全员检测,查找一些可能未被发现的感染人员,并实现有效的管控。

梁万年表示,核酸检测为控制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甚至是强大的武器,保证了我们对传染源的追踪、管理,保证了我们对于传播链条的切断,乃至保护人群这些效果的实现起了重要的作用。

梁万年表示,通过两年多的时间包括国际上的情况来看,如果要实现全民检测,最有效的时间是越早越好。在疫情的早期,利用我们核酸的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检测,把所有的传染源都能够识别出来控制住,疫情就能够很快的阻断。还有一种情况,到疫情的后期,达到一定的情况以后开展检测,达到社会面上的动态清零目标。

梁万年表示,香港的情况是目前疫情正在高位运行,当然我们看到它的疫情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现在高位运行的疫情从确定优先和重点任务来看,它仍然是减少重症、减少死亡、减少感染,老年人的优先保护是它的重中之重。如何在这个时期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力量来降低死亡,来最大限度的保护生命,这是它当前最优先的工作。

“如果说在这个时候,我们在香港开展全民核酸检测还有一个问题,它的相应条件是否足够具备。”梁万年表示,例如检测以后,需要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体系,包括隔离、观测的相应空间和人力资源等等,综合判断它全员检测的时机和条件,香港特区政府做出暂不进行全民检测,是基于疫情防控确定优先的要求做出的决定。

梁万年表示,不做全民的核酸检测并不意味着现在疫情防控就是“躺平”,它实际上一直在围绕着“三减、三重、一优先、四集中”这些战略部署在和疫情做斗争,并且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所以不能认为它不做全民检测就放松了疫情的防控,我倒以为它恰恰是依据疫情态势的变化,通过优先的确定,更科学的来完善修订优化相应的措施。

梁万年认为,香港实际上也在进一步扩大、扩充检测能力,特别是核酸的检测能力,除了固定的布点以外,还专门设立了流动的检测点,从检测策略上,除了核酸检测,也使用了抗原检测技术,让老百姓在家可以自我检测,并且通过相应的报告系统,以便更早的发现可能的感染者并且加以管理,我想这些措施加起来,在当前来说对香港的疫情防控是有重要意义的。

国家卫健委:保证每个省份至少有两到三家方舱医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要求每个省份至少有两到三家方舱医院,即便现在没有建设,拿出的建设方案也要确保在需要启用方舱医院的时候,能够在两天之内建成并且投入使用方舱医院。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新冠诊疗方案要求对于轻症病人实行集中的隔离管理,请问对于具体的场所有怎样的规定?另外全国多地都将方舱医院作为轻型病例的隔离场所,请问现在方舱医院投入使用的情况如何,是否能够有效满足隔离管控的需要?

焦雅辉表示,关于轻型和无症状患者集中收治的地点,我们要求把他(她)集中隔离在集中隔离酒店也是可以的,但是这里面强调集中隔离管理的酒店一定要和密接人员集中隔离管理的酒店分开,因为这些人是核酸阳性,要和核酸阴性分开。在当前感染者快速增长,意味着需要隔离的密接人员的数量也在快速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隔离酒店的需求,隔离点的需求,供需的矛盾会非常的突出,非常的紧张。

焦雅辉表示,在当前的情况下,很多地区采取了方舱医院的方式,应该说方舱医院也是我们在武汉发生疫情的时候取得的一个中国经验,当时我们的方舱医院最主要的就是把轻型患者收治在方舱医院,一方面进行治疗,另一方面也是把这些传染源很好的和社会隔离起来,所以现在各地采取的方舱医院模式应该说也是非常有效的,符合规定、符合要求的。

焦雅辉介绍,为了指导各地更好的建设方舱医院,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这个《规范》从方舱医院的选址,三区两通道的设置,病区的设置和管理,医护人员按照床位的比例如何进行配置,包括信息化手段,信息的传递,污水污物的处理,隔离管理患者的生活保障以及整个方舱医院的安全保障等等方方面面,从各个细节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同时要求各省根据疫情的形势建设或者是拿出建设的方案,保证每个省至少有两到三家方舱医院,即便现在没有建设,拿出的建设方案也要确保在需要启用方舱医院的时候,能够在两天之内建成并且投入使用方舱医院。

焦雅辉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有33家,分布在12个省的19个地市,其中建成的有20家,在建的有13家,床位总计大约有3.5万张,这些方舱医院主要集中在吉林、山东、云南、河北、福建、辽宁等地,从收治效果来看,这些已经建成的方舱医院在疫情处置过程当中发挥了非常好的快速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缓解了当地医疗资源紧张、医疗救治,保证正常医疗服务需求的压力。

梁万年:核酸+抗原检测使检测能力更强、范围更广、速度更快

3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目前,我国实行核酸+抗原的检测策略。抗原检测起到筛查作用,适用范围更广,老百姓在家里就可以自己操作,适用的范围不限于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还包含隔离人群、有检测意愿的老百姓、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人群等。由于简便性,抗原检测在更大范围可以更早、更广泛、更快速地发现可疑感染者,以便在防控上采取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核酸检测是一个精准度、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好的检测手段,是当前确诊新冠肺炎病人的一个重要依据,但需要专业机构、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可以这样说,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联合使用,能够使我们整个检测能力更强,检测范围更广,检测发现可疑感染者的速度更快,它是一种互补。抗原检测的阳性并不能表示他就是感染者,需要核酸检测的复核。”

访客,请您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 2025.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