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药品集采常态化 推动药企加速创新!

药品集采常态化 推动药企加速创新

时间:2025-07-06 18:34:26 来源:青丝白马网 作者:热点 阅读:554次

张 敏

7月13日,药品备受关注的集采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药品集采)公布拟中选结果。笔者注意到,常态与以往批次不同,化推今年的动药药品集采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是整体降价相对温和。本次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企加而比较来看,速创第五批平均降价56%、药品第四批降价52%。集采出现这一情况的常态原因是,当下地方集采和国家集采同步推进,化推本次国家集采的动药部分品种已经纳入地方集采,价格水平已经下降;此外,企加经过多轮集采,速创企业竞争更加理性。药品

其二是供应更加多元,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此次总计295家企业的488个产品参与投标,217家企业的327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投标企业中选比例为73%,平均每个药品品种有5.4家企业中选。第七次国家药品集采还首次引入“备供企业”机制,实现一省“双供”,防止出现部分企业恶意报价、凭借低价中标后又断供的现象。

与以往批次“剧情”相似的是,集采的“鞭子”效应再次显现:竞争力较差的药品,其价格厮杀依然激烈。例如,胃酸药物奥美拉唑注射剂被业界称为集采“卷王”,此次有20余家企业拿到“入场资格”,最终入围企业数只有10家,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标价为0.694元/瓶;抗感染类药物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有17家过评,最终中选企业仅有10家;流感特效药奥司他韦胶囊的最终中选企业为10家,最低报价为0.99元/片。

对此,有企业人士表示,从报价来看,“利润空间已经大大压缩”。

在笔者看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层面集采常态化进行,集采的“鞭子”效应将更加明显:不合理的药品价格水分将被挤出。如果企业没有充分准备,完善产品管线、储备优势产品,掉队是迟早的事情。

在国家鼓励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医药创新步入快车道,医药研发投入、在研新药数量、获批创新产品呈现逐年快速递增态势。其中,2021年我国创新药和器械获批上市数量创新高,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

集采将促使创新药物的医保支付空间大大提升,鞭策企业更加重视“首仿”药品及新药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管线和储备重磅产品。如此,企业会更有内生增长力。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亚马逊砍掉在线医疗业务 科技巨头为何做不好互联网医疗?
  • 银保监会:二季度末181家险企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8.1%
  • 刘永好:坚持长期主义  深耕“一带一路”
  • 外媒:全球需求激增利好中国光伏产业
  • 蒋尚义加盟鸿海任半导体策略长,直接向董事长刘扬伟汇报
  • 辽阳银保监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郑卫红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格力“藩王”,背刺董明珠
  • 外媒:美方获得扣押俄卢克石油公司一价值4500万美元波音飞机的授权
推荐内容
  • 年休假应该怎么休?来看→
  • 长城基金苏俊彦:成长股仍将占优,看好汽车军工新能源
  • 中国奥园、奥园健康延迟发布2022年中期财报
  • 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期待AI帮忙检查数学证明
  • 中概股普涨 满帮涨超11%
  • 奥星生命科技发布2022年中报 收入11亿同比增长29%